《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全文如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白露节的夜晚,独自一人面对边塞的荒凉景象,思念着因战乱而离散的弟弟们。诗中,“露从今夜白”一句既写景,也点明了时令,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而“月是故乡明”一句则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人通过对比故乡的月亮和他乡的月亮,强调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思念之情。
后两句“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感叹兄弟们都分散在各地,家园无存,生死未卜,而寄往家乡的书信又总是无法送达,更何况战乱还在继续,生死茫茫更难以预料。整首诗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通过写景和抒情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在战乱时期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情景交融:
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和白露节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孤独寂寥的氛围,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炼句巧妙:
“月是故乡明”一句,通过调整语序,将“露从今夜白”和“月是故乡明”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情感真挚:
诗中表达的情感深沉而真挚,无论是思念弟弟的深情,还是对家乡的眷恋,都让人感同身受。
结构严谨:
全诗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情感表达层层递进,由景入情,由情入景,感人至深。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在战乱时期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