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嗣协的《杂兴八首·其三》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通过对比马、牛、车、舟四种事物的不同功能,阐述了“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的道理。其中,“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一句,既形象地描绘了骏马与老牛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又深刻地揭示了人应当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短处,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效益。
首联“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中,骏马以其迅捷和穿越险阻的能力,被赞誉为历险的能手;而老牛则在耕田方面表现出色,其力量与耐力远非骏马可比。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明确指出了每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才能和适用场景。接着,颔联“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进一步以车与舟为例,说明了在载重和渡河方面,车不如舟。这两联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核心思想,即事物各有其长,各有其短,人应当认识并利用自己的长处,避免在不擅长的领域浪费精力。
颈联“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这一道理。诗人认为,即使是最聪明的人,如果放弃自己的长处,去尝试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也会感到困难重重,难以成功。这里,诗人强调了扬长避短的重要性,并指出这是智者应有的智慧。
尾联“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才能和价值,应当被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而不是过分苛求或浪费。这里,诗人提出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用人哲学,即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每个人的长处,同时避免对他人提出过高的要求。
这首诗的赏析,不仅在于其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更在于其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应当认识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避免在不擅长的领域浪费精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