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海棠》的制作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困难,制作者们背后经历了许多心酸。
剧本创作
梁旋从2007年底开始编写剧本,用了近3年时间才完成第一稿。他和张春对电影完全是门外汉,仅凭一腔热情进行创作。
团队组建
剧本完成后,梁旋和张春花了很长时间才组建起一个团队。由于国内很难找到成熟的、有经验的制作人才,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技术制作
制作过程中,例如下雨的段落,需要一层层输出,再传给3D公司,耗时较长。此外,他们还面临了融资困难,预算一度非常紧张。
资金问题
从2009年底完成第一稿到2010年上映,他们一直在寻找投资方,但过程艰难。曾经尝试通过游戏赚钱投《大鱼海棠》,结果却赔了钱。最终,光线传媒的投资才让影片得以进入市场。
市场压力
电影进入市场后,成为了商品,需要考虑盈利。2010年的市场环境竞争激烈,与《麦兜》和《喜羊羊》等作品相比,票房压力巨大。
人才断层
梁旋认为,中国动漫产业最大的问题是动画人才的严重断层。他们需要找到合适的人才来达到心中理想的电影标准。
粉丝支持
在资金最紧张的时候,他们通过粉丝众筹来筹集资金,许多网友慷慨解囊,甚至有人拿出了自己的嫁妆。
多次跳票
《大鱼海棠》在制作过程中多次有意无意地“跳票”,被称为“国产动漫第一跳票神坑”,这也给制作者们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总的来说,《大鱼海棠》的制作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制作者们凭借对梦想的执着和坚持,最终将这部作品呈现给了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