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三五”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目标,综合相关搜索结果,主要目标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培训体系与制度完善
构建分层培训机制
建立以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为分层主体的三级培训体系,强化县级培训师队伍建设,通过集中培训、远程教育、送教下乡、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实现全员覆盖。
强化五年培训周期
要求全县教师在五年内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任务,其中骨干教师和农村教师接受培训的比重不低于50%。
二、核心能力提升
师德与专业素养
以师德教育为核心,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同时加强专业知识、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推进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在线教育平台等工具,提升教学创新和资源整合能力。
三、专业发展支持
校地合作与高端培训
深化校地合作,利用高校资源开展高级研修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重点支持省级、市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
园长与骨干教师专项培养
完善幼儿园教师“三级培训”机制,建立县级培训师库,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打造专家型骨干教师队伍。
四、质量保障与评估
建立学习平台
构建资源中心、管理中心与学习中心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平台,实现培训需求诊断、资源推送、在线学习等智能化管理。
专业评估与反馈
定期开展教师专业能力评估,通过教学观摩、案例分析、同行评议等方式,及时反馈培训效果,调整培训策略。
五、区域均衡发展
关注薄弱环节
针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加大培训投入,通过专项计划和优惠政策,缩小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差距。
支持特殊群体
为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定制化培训,保障教育公平。
以上目标旨在通过系统化培训,推动幼儿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为构建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