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相和》中,成语“绝口不提”用来形容秦王在得到和氏璧后,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始终闭口不谈十五座城池的往事。
补充说明:
成语解析 - 绝口不提:
指始终不开口提及某事,常用于形容因顾全大局而主动回避敏感话题。
- 近义词:绝口不道
- 反义词:喋喋不休
其他相关成语
文言文中类似表达还有“闭口不谈”“闭口不言”等,但“绝口不提”更强调主动回避而非单纯沉默。3. 成语出处
该成语直接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为“秦王以十五座城予赵,赵王喜,谓相如曰:‘卿廉颇能以大局为重乎?’相如对曰:‘秦王以城邑赐臣,臣敢不谢,但愿终不相欠。今大王既已许赵,终不反悔,臣所以报大王者,终不欲以赵城池换秦君也。秦王怒,谓相如曰:“寡人以诸侯礼待卿,卿奈何以反语!”相如因持璧却立,怒发上冲,倚柱,大骂秦王。秦王谓左右曰:“壮士敢以死谏乎?”左右欲以武力相胁,相如曰:“秦王以诸侯礼待臣,臣死不辱,但愿终不相欠。”秦王既怒且惧,召群臣议,群臣面面相觑,莫敢言。相如乃从容持璧走出,秦王追之不及。赵王闻之,大惊,召相如计议,乃以十五座城池抵赵。秦王谓相如曰:“寡人以诸侯礼待卿,卿奈何以反语!”相如笑曰:“秦王以城邑赐臣,臣敢不谢,但愿终不相欠。””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绝口不提”是《将相和》中描述蔺相如机智应对秦王的经典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