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边下雨,另一边却艳阳高照”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其一》,全句为: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详细解析:
诗句含义 该句通过“东边日出”与“西边雨”的对比,巧妙地描绘出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差异。表面上看似矛盾,实则蕴含情感哲理,常被用来比喻情感中的复杂心境。
创作背景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地区的民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刘禹锡仿效民间歌谣创作此诗,原诗还包含“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的前两句,共同构成完整意境。
相关赏析
该诗通过自然现象与情感体验的结合,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例如,有赏析认为,诗句隐含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东边日出象征希望与思念的绵延不绝,西边雨则暗喻思念中的怅惘与无奈。
其他相关诗句:
宋代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描绘初夏雨后山色更青的景象,与刘禹锡的诗句在自然描写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代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通过“暖雨晴风”展现春日回暖的细腻变化,与“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时空对比形成鲜明对照。
综上,刘禹锡的《竹枝词·其一》是描写此天气现象最具代表性的诗作,其艺术魅力在于将自然现象与人文情感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