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明月的作品,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古典诗词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待月东林月正圆,广庭无树草无烟。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晏殊《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二、现代及当代作品
周作人《中秋的月亮》(散文)
以细腻笔触描绘中秋月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徐志摩《印度洋上的秋思》(现代诗)
通过月光引发对远方的思念与哲思。
何其芳《圆月夜》(现代诗)
以圆月为意象表达对团圆的渴望。
郑愁予《归航曲》(现代诗)
月光成为归乡情感的寄托。
三、美术作品(补充)
《月下独酌》(李白):以酒月为题材,展现孤独与自由
《中秋说月饼》(贺友直):漫画形式表现中秋习俗
四、其他相关作品
《静夜思》(李白):虽未直接写中秋,但明月是核心意象
《关山月》(李白):边塞月光与思乡情感结合
以上作品涵盖中秋明月主题的诗词、散文、现代诗及美术创作,既有传统名篇,也有创新表达。若需更详细分析或特定诗人作品,可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