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礼仪知识缺乏:
由于家庭背景、智力障碍等原因,特殊教育学校的新生大多数是三类残障学生,他们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家庭礼仪教育相对滞后,且由于智力障碍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因此多数学生礼仪修养不足。
自理能力低下:
有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讲究仪容仪表,在与教师和同学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很少运用礼貌用语,甚至不会尊重同学、随口骂人、说脏话。
缺乏尊重和礼貌:
一些学生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等现象屡见不鲜。
沟通能力和自信不足:
大多数毕业生在求职面试中,因缺乏相关礼仪知识、沟通能力不足,以致缺乏自信,形成就业障碍、生活质量较低的局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特殊教育学校需要开展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校园文明礼仪常识,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并将其内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实践活动:
组织各种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如“文明礼仪小明星”评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文明礼仪,增强文明礼仪意识。
家校合作:
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礼仪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个性化指导: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礼仪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践行文明礼仪。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培养他们成为有礼貌、懂尊重、会沟通的社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