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M是一个源自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次文化的流行词汇,指具有特定心理倾向的人物或人格类型。其核心含义和特征如下:
一、核心定义
受虐倾向 抖M指个体在心理或行为上表现出对疼痛、压迫、控制等负面刺激的偏好,与具有虐待倾向的抖S(Sadist)形成对比。
人格特征
包括自我贬低、否定自我价值、习惯性寻求被控制或伤害等倾向,常通过夸张表达无能或脆弱来强化受控感。
二、文化背景与起源
术语来源: 源自日语"Masochism"(受虐癖)的首字母缩写,最早出现在日本漫画《电波女与青春男》中,后随ACGN文化传播至全球。 典型表现
三、性格形成因素
后天环境 家庭教育、社交互动及媒体文化等外部因素对性格塑造有重要影响,例如过度保护或控制型家庭环境可能催生此类倾向。
心理机制
部分研究认为与自我价值感缺失、情绪调节障碍等心理状态相关,但需注意避免将其简单归类为心理障碍。
四、应用与争议
角色设计: 广泛应用于动漫、游戏等产业,通过角色设定强化特定叙事需求(如《银魂》中银时的特殊表现)。 社会认知
注意:该概念存在争议,部分研究指出其定义可能过度简化人类性格多样性,且可能被误用为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