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一个人屡教不改的文言文,综合相关搜索结果,主要可参考以下内容:
一、经典文献引用
《论语》原句 孔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 这句话被后世反复引用,成为教育后人改过自新的经典论断。
冯梦龙《醒世恒言》
“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意思是自然界的山河易变,但人的本性难以改变,常被用来形容人习性难改。
二、相关文言文例句
《于令仪教人改过》
文言文片段:
“得十千足以资衣食,与:给;既:已经;诘:责问。”
现代译文:
“给你十千钱足以解决衣食问题,为什么还要做违法的事?”
通过反问形式劝诫他人改过,体现教育者对行为矫正的重视。
祭妹文(乾隆丁亥冬)
文言文片段: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
通过追忆往事的文笔,表达对子女教育失误的悔恨,侧面反映教育者对子女行为改进的期望。
三、其他相关表述
"执迷不悟,距逆王师": 形容坚持错误立场,不知悔改,如《史记》中描述某些历史人物。 "若执迷不悟,虽命有所存,天实为之"
总结
形容屡教不改的文言文以《论语》为核心经典,同时其他文献和作品也提供了丰富的表达。若需具体场景运用,可结合《论语》原句与《醒世恒言》等经典案例,或参考《于令仪教人改过》等实录性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