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可畏,其心可诛”是一个汉语成语,包含两层含义,具体解析如下:
一、字面与引申含义
“人言可畏” 指流言蜚语的可怕性,强调人们背后议论或诬蔑的言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甚至能对个人声誉和命运造成严重损害。
“其心可诛”
指行为人的动机不纯或用心险恶,常与“诛心”(指攻击人的内心思想)结合使用,表达对恶意中伤者的谴责。
二、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出自《诗经·郑风·将仲子》,原文为“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意思是人们的闲言碎语同样值得畏惧。后演变为“人言可畏”,强调言语背后可能隐藏的恶意。
三、用法与示例
用法: 多用于揭露或批评言行不端者,常作谓语、分句或宾语,含贬义。 示例
1. 虽然你循规蹈矩,但人言可畏,还是查一下那笔引进资金的来源才好;
2. 他的野心暴露无遗,真可谓其心可诛。
四、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流言蜚语、人言藉藉;
反义词:有口皆碑、口碑载道。
五、深层内涵
该成语反映了社会对道德行为的双重评价标准:既重视行为结果,更关注行为动机。流言虽属言语行为,但因其可能引发连锁负面效应,故与实际行动具有同等甚至更强的危害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人言可畏,其心可诛”既是对言语攻击的批判,也是对道德自律的呼唤。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