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及其感受如下: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感受:
这句话强调了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尊敬和尽心尽力。子夏认为,一个孝顺的人,在各个方面都会表现出高尚的品德,即使没有受过教育,也会被人认为有学问。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感受: 这句话提醒我们,孝顺不仅仅是表面的行为,更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孔子认为,子女应该在父母健在时观察他们的志向,在父母去世后观察他们的行为,并且长久地遵循父亲的教诲,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感受: 这句话告诉我们,子女在侍奉父母时,如果发现父母有错误,应该委婉地规劝,即使父母不听从,也要保持尊敬,不要怨恨。这种孝道体现了对父母的尊重和爱护。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感受: 这句话表达了孝道的核心是关心父母的健康和疾病。孔子认为,子女应该让父母少为自己担忧,这是孝子的基本责任。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感受: 这句话强调了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尊敬。孔子认为,如果子女对父母没有尊敬的态度,那么赡养父母和饲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感受: 这句话提醒我们,父母在世时,子女不要轻易远行,如果必须远行,也要让父母知道去向和安危。这是对父母深深的牵挂和关心。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感受: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态度和情感的传达。孔子认为,子女应该总是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遇到事情时尽心尽力为父母效劳,这才是真正的孝顺。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感受:
这句话强调了孝道是实行仁爱的基础。一个孝顺的人,通常会尊敬长辈,行为端正,不容易犯上作乱。孝顺和尊敬长辈是君子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
通过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论语》中对孝的重视和阐述。孝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尊敬、关心和尽心尽力。这些教导对我们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