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闻鸡起舞”的典故出自东晋时期将领祖逖的故事。祖逖与刘琨年轻时即为好友,两人志趣相投,共同怀有建功立业、复兴晋国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们约定每天半夜听到鸡鸣就起床练剑,坚持不懈地刻苦锻炼。这个习惯最终使他们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后被封为镇西将军,刘琨也做了征北中郎将,二人都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具体来说,祖逖小时候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但进入青年时代后,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开始发奋读书,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他与好友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一次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认为这是上天在激励他上进,便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然后与刘琨到屋外舞剑练武。从此,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刻苦自励。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