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和自鸣得意都是汉语成语,它们都用来形容人得意时的情绪状态,但侧重点和含义有所不同:
得意忘形
意思:形容人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通常用来指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有的态度。
出处:例如,《晋书·阮籍传》中提到“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近义词:忘乎所以、自鸣得意、得意洋洋、趾高气扬。
反义词:怅然若失、心灰意冷。
自鸣得意
意思: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形容自我欣赏。
出处:例如,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提到“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近义词:洋洋得意、得意忘形、心满意足、沾沾自喜。
反义词:妄自菲薄、自愧不如。
总结:
得意忘形侧重于形容人因得意而失去常态,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指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乎所以。
自鸣得意则侧重于形容人自我欣赏,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自我满足感,通常没有明显的贬义。
建议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来表达相应的意思。例如,在描述一个人因取得一点成就而失去常态时,可以用“得意忘形”;在描述一个人对自己感到满意和自豪时,可以用“自鸣得意”。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