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的意思是: 如果一个人能够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而且能够帮助众人生活得很好,这人怎么样?可以称得上仁德吗?孔子回答说:“何止于仁呢?那是圣德了!尧舜都恐怕难以做到!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可以称为是实行仁道的办法了。”
解析:
子贡的问题:
子贡提出了一个关于仁德的问题,询问如果有人能广泛地施爱于人民而又能救济人民,是否可以称得上仁德。
孔子的回答:
孔子对子贡的问题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这样的人不仅仅是仁人,甚至是圣人。孔子指出,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可以称为是实行仁道的办法。
孔子的评价:
孔子认为,能博施济众的人,其德行已经超越了普通的仁人,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即使是尧舜这样的先圣,也未必能完全做到这一点。
建议:
子贡和孔子的这段对话强调了仁德和圣德的高尚境界,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力去帮助他人,推己及人,以实现仁道。这种精神不仅有助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