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法是一种在拧紧螺栓时通过控制螺栓相对于螺母转动一个特定角度来控制初始预紧力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在达到规定的“贴合扭矩”后,再转动螺纹件至规定的角度。这种方法可以在弹性区和塑性区使用,但需要根据被连接件和螺栓的刚性来选择合适的紧固区域。
当Q-F曲线斜率急剧变化时,随着紧固转角的设定误差,预紧力的离散度也会变大。因此,在被连接件和螺栓的刚性较高的场合,对弹性区的紧固是不利的。
转角法的优点包括:
初始扭矩拧紧阶段受摩擦系数影响较小:
在弹性区域,轴力大小与螺栓的伸长量成正比,螺栓旋转至特定的角度得到的轴力不受摩擦系数的影响,螺栓轴力离散度小。
适用于高刚性连接:
在汽车和工程机械装配作业中,由于这些场合对预紧力的精确控制要求较高,转角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转角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拧紧角的设定误差会导致预紧力离散度增大:
当连接部件和螺栓的刚性较高时,弹性区域的紧固是不利的。
需要精确计算和控制拧紧角:
根据目标轴力的大小,需要将螺栓拧至弹性区域或过屈服点,这需要精确的计算和控制。
综上所述,转角法是一种有效的螺栓预紧方法,特别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预紧力的场合,但在应用时需要考虑其局限性和操作精度。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