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系诗颂之。
啮指心痛
周朝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
负米养亲
周朝子路,字子路,家贫,尝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褥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不可得也。”有诗为颂。
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劝报亲恩篇》
清代佚名:“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游子吟》
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乌夜啼》
唐代白居易:“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闵子骞孝顺》
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其父御,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陈某孝顺》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陈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这些文言文都表达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重要性和意义。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