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兵马》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长篇叙事抒情诗,全诗共有三十三首,通过描绘诗人杜甫与战马浪迹天涯的故事,展现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和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感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二月,即长安和洛阳收复之后、唐军兵败相州之前,作于洛阳。当时平叛战争形势很好,大有一举复兴的希望,因此诗中有很多欣喜愿望之词。
诗作内容
开篇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以磅礴的气势开篇,直接点明了国家中兴的喜讯,概括了国家从衰败走向复兴的历程。
战争胜利景象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描绘了战争的胜利景象,以“一苇过”形容渡过黄河的轻松,以“破竹中”形容敌军的节节败退。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点明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对朔方军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战后繁荣景象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葡萄宫。” 描绘了战后国家的繁荣景象,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人饱餐了肉饭。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表达了诗人对皇威的喜悦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对功臣的赞美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概括了战争带来的创伤,同时也表达了对功臣的赞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赞颂了唐代宗李豫和郭子仪等人的功绩和谋略。
对未来的期望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警告肃宗居安思危,勿忘銮舆播迁的艰难日子。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表达了诗人希望和平安宁,不再有战争的愿望。
诗作特色
声调回转而宏亮:全诗声调回转而宏亮,词句曲折壮丽,有客观描述,有浪漫夸张,极抒喜悦之情。
对偶工整:大量使用对偶句,工整贴切自然。
用典精当:诗中多用典故,精当准确。
鼓舞和警惕双重作用:诗中有欣喜愿望之辞,同时对朝廷的弊政也以寓讽刺与颂祷的手法提出了指斥和警告,因此有着鼓舞和警惕的双重作用。
总结
《洗兵马》是杜甫在平叛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之际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抒情诗。全诗通过描绘诗人与战马的遭遇,表现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和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感情。诗作在歌颂战争胜利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和平安宁的渴望。诗中的对偶工整、用典精当、声调回转宏亮,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