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案网-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文案大全

西安文案网-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文案大全

古诗《观雨》的鉴赏?

59

《观雨》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陈与义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雨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极大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鉴赏:

首联: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诗人形象:诗人自称为“山客”,龙钟,表现出他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他身处异乡、精神疲惫的境遇。

双关语:“阴晴”既是天气的变化,也是当时抗金时局的动态,诗人通过这一双关语,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

颔联: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壮阔景象:诗人描绘了江流、山岭、云雾、雨声等自然景象,展现出夏季云雨的固有特征,同时也表现了他此刻浩茫深沉的思绪。

象征意义:这些景象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是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抗金胜利的渴望。

颈联: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细节描写:诗人通过暴雨压低竹枝、风吹翻涌山角等细节,生动地表现了风雨中的变化,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哲理:竹枝在风雨中低复举,山角在乌云中晦还明,象征着诗人在困境中的坚韧和不屈。

尾联: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用典:诗人借用“洗甲兵”的典故,表达了他对抗金胜利的渴望,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当前国家时局的极大关注。

豁达心境:诗人不嫌弃屋子漏水无干的地方,反而借此风雨洗刷军队的兵甲刀枪,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拟人、对仗等辞格,使得气韵雄沉,双关语的运用更是将眼前的自然现象与诗人对现实的焦灼而深刻的思虑有机地融为一体,拓宽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诗歌的内涵,气足神完,极具审美意义。

建议:在鉴赏这首诗时,可以结合陈与义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进一步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同时,注意诗中的双关语和象征意义,体会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抗金胜利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