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奉献带来的快乐的名人事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诺贝尔
诺贝尔是安全炸药和无烟火药的发明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研制炸药上,研制成功后赢得了大量专利权,积累了许多财富。1896年,诺贝尔逝世前决定把3300万克朗作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奖给世界上杰出人物,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他在遗嘱中说:“这奖金不论国籍、人种和语言,只发给确实对人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
丛飞
丛飞,原名张崇,是一名职业歌手,但他却是一名五星级义工。10年来他为社会进行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达到3600多小时。作为一名著名歌手,丛飞的商演频繁,本可以过上富裕生活,但他10年来倾其所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丛飞生前曾多次说:“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只要给我生命,我就要给别人带来快乐。”
刘功起
刘功起是山东理工大学公益榜样,曾担任山东理工大学慈善义工总队长、山东理工大学电气爱心社副会长,现任淄博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山东理工大学分队队长、资源循环1201班班长。他组织义工参与校内外慈善公益活动150余次,个人志愿服务累计工时多达900小时。刘功起在慈善公益事业中找到了生命的最大价值,他常说:“最初加入慈善公益组织完全是为了充实大学生活,培养一个爱好,但在一次次组织参与慈善公益活动中,尤其是接触社会上一些优秀青年志愿者、感动人物、道德模范及优秀慈善公益组织后,我心中隐隐约约产生一种力量引领我坚持我的慈善公益道路,不懈努力。”
白方礼老人
白方礼老人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靠自己的劳动,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从74岁的高龄开始,骑三轮车,20多年里,他走过的路,能绕地球赤道18周。白方礼老人常说:“我帮助别人,就是我的快乐。”
李春燕
李春燕是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乡村医生,三年前她卫校毕业后嫁给了大塘村一个苗族青年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由于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我国的大部分乡村卫生员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但李春燕坚持下来,为村民们提供了初步的医疗保障。李春燕说:“我帮助别人,就是我的快乐。”
这些名人事例都展示了奉献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不仅帮助了他人,也在奉献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