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完整性
下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
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形式
下定义: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念,多用判断词“是”。
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
内容
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
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语言
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
作诠释: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
互换性
下定义:说明的对象和说明内容可以互换顺序,其义不变。
作诠释:则不能互换。
例子
下定义
“水是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
“菱形是四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蝴蝶是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
作诠释
“水是透明的液体,没有颜色、气味或味道。”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且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平分每一组对角。”
“蝴蝶是一类非常美丽的昆虫,体躯长圆柱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及翅膜上覆有鳞片及毛,形成各种色彩斑纹。”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下定义和作诠释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区别。下定义通过简洁明确的语言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通常采用判断句式;而作诠释则通过具体而通俗的语言描述事物的外观、性质和特点,可以使用多种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