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被公认为"国民大作家"。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综合介绍:
一、基本背景
出身与教育 - 本名夏目金之助,出生于江户(今东京)小吏家庭,自幼酷爱汉学。1881年始学习中国古籍,1889年以"漱石"为笔名发表《七草集》评论。
- 1893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后任东京高等师范教师。
家庭与早期经历
- 家庭中地位较低,19岁因家庭歧视离家,21岁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开始文学创作。
二、文学成就与风格
代表作与影响
- 《我是猫》: 通过猫的视角讽刺明治维新后的社会,开创私小说风潮,被誉为"日本文学的猫心巨匠"。 - 其他作品
文学特色 - 语言与形式:
擅长对句、迭句,语言幽默且富有新意,结构精巧。
- 主题与风格:关注个人心理与社会现实,兼具现实主义与启蒙性,代表作常蕴含哲学思考。
三、文化地位与影响
跨文化成就
- 既是英文学者(精通双语),又是汉学家,代表作《我是猫》被译为多国语言。
- 对东方文化有深厚理解,同时吸收西方思想,形成独特文学观。
历史评价
- 鲁迅称其"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芥川龙之介亦受其提携。
- 1984年,其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纸币上,象征文化影响力。
四、人生与遗产
健康与晚年
- 38岁赴英留学期间患神经衰弱,后辞教专攻创作,1911年拒绝博士称号。
- 1916年因胃溃疡去世,遗稿及脑部捐赠给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
后世影响
- 开创私小说流派,影响日本现代文学发展。
- 其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成为日本社会文化反思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