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云遮日,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天气谚语,它 反映了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这句谚语的含义是:
八月十五云遮日:
如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天空被云彩遮住,看不到皓月当空,那么来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就很可能会下雪。
正月十五雪打灯:
如果上年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有云幕遮蔽(阴天或下雨),那么来年正月十五这天有可能会下雪。
科学依据
冷空气活动的韵律:
这句谚语背后反映的是冷空气活动的韵律关系。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与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相隔约5个月,而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冷空气活动正好也有“5个月韵律”的规律。这种韵律可能与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表形态等因素有关。
气象观测与记录:
古时候虽然没有精密的测量仪器,但人们通过长期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发现每到中秋乌云遮挡了月亮,就在本子上记上这一天的天气状况,到了正月十五,多半会漫天飞雪。
统计规律:
虽然这句谚语并不是绝对的,但根据气象统计,它确实有一定的准确性。不少气象台站根据这条谚语,研究了冷空气活动的5个月左右的韵律关系,并用于长期天气预报,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结
“八月十五云遮日,正月十五雪打灯”这句谚语是基于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气象观测得出的,虽然不能说特别准,但概率还是非常大的。它反映了天气之间存在的前后呼应关系,尤其是冷空气活动的韵律关系。因此,这句谚语在气象预报和农业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