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庸》这本经典著作中。原文是:“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洁身自好,而后正其家;洁其家,而后其国家;洁其国家,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知行合一”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王守仁认为,人的外在行为是受内在意识支配,由衷向善的人,才有外在自发的善行,所以说知行合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