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口同声是一个联合式成语,意思是指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这个成语出自晋代葛洪的《抱朴子·道意》,原文是“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者异口同声。”。
异口同声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或状语,用于描述在某一问题或情境下,多数人持相同观点或意见。例如:“在讨论会上,大家异口同声地支持这个提议。”。
此外,异口同声的近义词包括“有口皆碑”和“不约而同”,反义词则有“众说纷纭”和“大相径庭”。
综上所述,异口同声是一个中性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意见一致的情况,在句子中可担任谓语或状语的角色。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