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强不息的文言文事例有以下几个: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是西汉名相,少时家贫,闭门读书,为大嫂所不容,忍辱负重,最终出走离家,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三四岁时便开始背诗诵诗,五六岁时就能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他特别喜欢习字,家中有一只大水缸,他常在大水缸旁练习书法,最终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司马迁写出名传万古的《史记》
司马迁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历史,广泛积累资料。受父亲临终嘱托,开始研读整理资料。一场飞来横祸使他入狱受酷刑,惨遭宫刑,但他克制自己,发愤写作,耗尽一生心血,终于完成了史书《史记》。
嗜学的范仲淹
范仲淹幼时家贫,没有饭吃,喝只能粥。冬天煮好粥,让它结冰,再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每天只能吃一块。他朋友知道后,给他送来吃的,他就随食物腐坏,也不碰。他坚持不让自己学会享受,最终有所作为,成为一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但他自强不息,最终成为著名学者。
宋濂刻苦读书
宋濂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从小就好读书,但家贫难有书看。他常借别人的书来读,一次一连读了好几天,还在书上手笔抄录。就因为这样,他成了同学中最有名的一个。
车胤囊萤映雪
车胤是我国晋代著名学者,家境贫困,常常没有油来点灯。所以在夏天的夜晚里,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放在有小孔的囊中,夜以继日的学习。同村有个叫郑坏的读书人,也仿效车胤囊萤读书,最终车胤成为了一个饱学之士。
这些事例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即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