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持之以恒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李白磨针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读书。有一天,他看到一位老婆婆在河边磨铁棍,好奇地问她在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她在磨针,并告诉他“滴水能穿石,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刻苦读书,最终成为著名诗人。
苏秦刺股
战国时期,苏秦与魏人张仪同师鬼谷先生。他夜间读书,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脚步上,以此保持清醒继续读书。最终,苏秦成为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孙敬悬头
汉代孙敬好学,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以防止打瞌睡。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司马光警枕
北宋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了早早起床读书,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他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豪。
孙康映雪
晋人孙康,家贫而酷爱读书。夜晚,虽有时间却买不起灯油,只好默默地回忆,消化白天学过知识。有年冬天,他半夜醒来,感到屋内并非漆黑无光,还能隐约约看到一些东西,原来是皑皑白雪反映所致,这给了他启发:何不借雪光来看书呢?于是雪夜,特别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孙康苦读的好时光。由于勤奋好学,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并当上了御史大夫。
孟母断机
孟子小时候逃学回家,孟母将织布的梭子猛然折断,借此机会教育孟子求学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孟子从此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最终成为儒家学派的巨擘。
范仲淹断齑画粥
范仲淹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发愤图强,白天黑夜都认真读书。为了省吃俭用,他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经过苦读,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