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一:棋逢对手
故事简介:
在晚唐时期,有一位名叫释尚颜的和尚,他非常喜欢下围棋。因为下棋,他结识了诗人陆龟蒙。陆龟蒙是姑苏人,虽然考过进士但没有考中,但他做过湖、苏两州的从事,因不满时世后隐居松江莆里。释尚颜在陆龟蒙不在的时候非常怀念这位棋友,并作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为:“事厄伤心否,棋逢对手无?”表达对棋友的同情和思念。后来,赵宋僧人释普济在《五灯会元》中也提到了“棋逢对手难藏行,诗到重吟始见功”的诗句。
成语解释:
“棋逢对手”比喻遇到实力和水平相当的人。
成语故事二:东施效颦
故事简介:
春秋时期,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一举一动也很动人。她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天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像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成语解释:
“东施效颦”比喻模仿别人不适合自己的样子,结果适得其反。
成语故事三:手不释卷
故事简介: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成语解释:
“手不释卷”形容读书勤奋。
成语故事四:按图索骥
故事简介: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索是寻找、觅求,骥是好马。”
成语解释:
“按图索骥”比喻顺着线索去寻找事物。
成语故事五:掩耳盗铃
故事简介: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
成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