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主要有以下几种: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逢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嫦娥偷吃了不死药,飞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宫的仙女。
后羿射日
另一个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是后羿射日的故事。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吴刚伐桂
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是关于吴刚伐桂的故事。相传,吴刚是一个伐桂树的木匠,他在一棵神奇的桂树下发现了长生不老的药。为了保守这个秘密,他被流放到月亮,每年只能在中秋节时返回世间,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吴刚伐桂节”。
月亮崇拜
古代中国人崇拜月亮,认为月亮代表着家庭团圆和幸福。中秋节最初是一个祭月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供奉月亮,祈求平安和丰收。
丰收感恩
中秋节也是一个丰收感恩的节日,它标志着秋季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季节的来临。人们通过吃月饼、赏月等方式来庆祝丰收和感恩大自然的恩赐。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总的来说,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融合了农业、神话、文化和历史元素,而今天的中秋节庆祝方式通常包括家庭团聚、赏月、吃月饼和进行各种传统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