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于敏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于敏在氢弹研制过程中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孙炎明:坚守岗位的监管民警
孙炎明,男,1962年10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看守所任监管民警。从警28年来,孙炎明同志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员。2004年被查出患脑癌,经历三次做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始终保持快乐向上的心态,与病魔抗争,并坚持战斗在公安基层一线。“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的工作,监所安全我才心安。”孙炎明说。孙炎明分管和协管的监室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他分管的两个监室在所里保持着两个最好:在押人员秩序最好,教育改造效果最好。2008年,孙炎明所在的看守所住进一位死刑犯,情绪暴躁,屡次闹事。孙炎明仔细问案情、看卷宗,主动要求将叶某调到自己负责管理的监室。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工作,犯人平复下来,并认识到自己的罪行。被执行死刑的那天,犯人要求见孙炎明最后一面。他说:“孙管教,这些日子给你添麻烦了。谢谢你,你的恩情来生再报。”
王娅:坚持公益的退休女工
王娅默默坚持了三十余年的爱心公益之路,从西南旱灾、青海震灾、南方水灾、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都有她爱心善举的痕迹。
叶连平:坚守乡村的9旬志愿者
自1978年从教以来,叶连平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为乡村教育奉献了40多年。退休后叶连平自费开办家庭课堂“留守儿童之家”。
叶培建:嫦娥一号总设计师
叶培建是嫦娥一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现年74岁的他从事航天工作已有51年之久,从探月工程到逐梦火星,大半辈子和中国航天紧密相连。
四川森林消防员:在木里森林大火中牺牲的救火英雄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消防员遭遇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当地扑火人员全部牺牲。
宁夏话剧团:永不谢幕的大篷车
上世纪80年代初,宁夏话剧团改装旧卡车当作流动舞台,成为全国首创的文化“大篷车”。35年来,“文化大篷车”流动演出超过8000多场。
朱丽华:热心公益的盲人
朱丽华因伤失明,她自学成为当地唯一盲人中医师,从事推拿工作30余年,开创了自己的诊所,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
伍淑清:为香港发声的爱国人士
伍淑清一家人爱国爱港,她致力于香港和内地的交流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积极增进香港青年对中华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杜岚、尤端阳:接力守护国旗70年的两任澳门校长
接力守护国旗70年的两任澳门校长,他们把对国家的爱传递给澳门濠江中学的孩子们,让爱国情怀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
库尔班·尼亚孜:创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他的梦想就是让学生们走出封闭的天地,用知识改变命运。
张富清:深藏功名的老战士
95岁的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
陈彼得:台湾爱国音乐人
陈彼得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