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中,苏格拉底是以对话者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以柏拉图自己的名义。这场对话是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与古希腊的诡辩家希庇阿斯之间的问答,来探讨“美是什么?”这一哲学问题。通过这种对话形式,柏拉图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美学观点,还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关于美的定义。
具体来说,希庇阿斯最初给出了一个肤浅的定义,将美等同于“漂亮的小姐”,但苏格拉底对此表示不满,并继续追问“美是什么?”希庇阿斯随后又提出了“美是黄金”和“美是恰当”等定义,但这些定义同样被苏格拉底逐一驳斥。通过这一系列的对话,柏拉图最终提出了自己的美学观点,即美是难的,并暗示了美的本质在于“理式”。
因此,柏拉图以苏格拉底的名义与希庇阿斯进行对话,实际上是通过苏格拉底的提问和反驳,来展示和阐述柏拉图自己的美学思想。这种写作手法不仅使得对话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也体现了柏拉图作为哲学家的智慧和思辨能力。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