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不择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jī bù zé sh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 在饥饿的时候就不会挑选食物,通常用来比喻在急需的时候顾不得选择。它形象地描述了当一个人非常饥饿时,会不顾一切地吃东西,不会去考虑食物的质量或种类。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丹霞天然禅师》:“又一日访庞居士,至门首相见。师乃问:‘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
成语用法
主谓式结构,一般作谓语、宾语。
用于描述人或动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或选择倾向。
成语辨析
近义词:狼吞虎餐、饥肠辘辘、狼吞虎咽、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等。
反义词:挑三拣四、细嚼慢咽等。
使用示例
在长途旅行中由于各种原因长时间没有进食,感到极度饥饿时,可能会对能找到的任何食物都毫不犹豫地吃下去,这就是饥不择食。
他饥不择食地抓起一块干粮就吞了下去,显然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东西了。
注意事项
虽然“饥不择食”形象生动,但在使用时应当注意语境,避免被误解为对食物或事物的不尊重。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饥不择食”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用法及注意事项。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