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猿意马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心思 不稳定、难以控制,就像猿猴跳跃、马匹奔跑一样难以驯服。这个成语出自汉·魏伯阳的《参同契》,原文是“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在后来的文献中,这个成语被广泛引用,如元·关汉卿的《望江亭》第一折中也提到了“心猿意马”。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做事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的情况。例如,当一个人在做事时需要集中精力,但心里却总是想着其他事情,就可以说他“心猿意马”。
此外,这个成语有时也用来形容人情绪波动大、内心不安宁的状态。在佛教语境中,特别是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作为“心猿”,需要受到唐僧(心神)的管束,而“紧箍咒”就是用来控制他的工具。这里的“心猿意马”与“锁心猿拴意马”相呼应,强调了通过修炼和约束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综上所述,“心猿意马”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心思不定、难以自控的状态,也可以用来强调通过约束和修炼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