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特(@)是网络用语中对符号“@”的音译称呼,源自英语单词“at”的发音。其核心功能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提及或提醒 通过“@+昵称”的形式在社交媒体或聊天软件中直接提及某人,常用于发送私信、通知或提醒重要信息。例如:
通知朋友:“有新动态请艾特我!”
提醒关注:“引用语需艾特原作者”
指向性标识
在电子邮件中,“@”用于标识收件人地址;在社交平台则用于指向特定用户,区别于普通消息发送。
二、使用场景
社交互动: 微博、QQ空间等平台常用“@昵称”发起话题讨论或@公众人物; 内容标注
特殊场景:用户可能用“@所有人”进行群组通知。
三、发展背景
该用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开发的阿帕网(BBN),后随互联网普及扩散至各类社交平台,成为现代网络交流的标志性符号。
综上,艾特的核心作用是实现网络用户间的高效互动与信息传递,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现象。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