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案网-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文案大全

西安文案网-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文案大全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

59

一、原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注:“栏”一作“阑”)

二、译文

```

这年年春花开放、秋月圆缺的时光何时才能结束?过去的事情还能记得多少?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明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回忆故国的痛苦?

精雕细刻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里面的人已经衰老容颜。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水没有尽头。

```

三、赏析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李煜被囚禁于汴京期间(约978-982年),正值其亡国南唐后身心备受煎熬之时。相传他在生日(七月七日)命故妓作乐时吟唱此词,触怒宋太宗,成为他被赐毒身亡的直接导火索。

艺术特色

- 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对比:

通过“春花秋月”(永恒自然)与“往事”“故国”(短暂人事)的对照,突显生命短暂与历史循环的矛盾,奠定全词哀婉基调。

- 时空交错:上片追忆故国往事,下片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点明现实,形成时空交织的叙事结构。

- 意象选择:“小楼”“东风”“明月”等意象营造孤寂氛围,强化囚徒心境与故国思念的冲突。

历史地位

作为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其绝笔词,《虞美人》开创了以个人悲剧映射时代哀思的词风,被沈雄评为“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其词对宋代婉约词影响深远,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

附:注释补充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指南唐都城金陵,明月勾起对往事的痛苦回忆。

“问君能有几多愁”:以江水奔流不息比喻愁绪的无限性,成为文学史上表达悲怆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