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归去来兮》原文及解释
原文
```plaintext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
解释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我回到哪里去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故乡的思念。
万里家在岷峨。:
我的家在那遥远的岷峨山,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人生已经过了一半,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感叹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在黄州度过了五个闰年,孩子们已经会说楚语和吴歌,反映了诗人对黄州生活的深刻记忆和情感。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山中的朋友们准备了丰盛的酒菜,热情地劝我留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黄州生活的依恋。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我该如何面对这次离去呢?人生如此匆匆,来往如梭,感叹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我期待着闲暇时欣赏秋天的洛水清波,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对自然的热爱。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希望堂前的细柳能够记得我,不要剪断它的柔美,象征着诗人对故乡和过去生活的怀念。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请转告江南的父老乡亲,时常为我晒晒渔获,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父老的感激和牵挂。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五年后,接到了量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安置的命令。在离开黄州前,他与雪堂邻里的朋友告别,并写下了这首词以表达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