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近世论,或称为唐宋变革论,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20世纪初首先提出的。内藤湖南认为,中国历史在唐宋之间发生了断裂,从宋代开始,中国已提前迈入西方历史分期中的“近世”。他认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其依据是宋代出现了“贵族政治的衰颓和独裁的兴起”。
内藤湖南的学生在二战后进一步将“宋代近世说”发展为“唐宋变革论”,该理论风靡西方汉学界,并在八九十年代传入国内后引起学界重视。该理论认为,引发唐宋变革的是一些政治、社会、学术思想和经济上的巨大转变,这些转变发生以后,经历若干时间的发展,最后固定下来,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尽管“宋代近世说”在国际学界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但也有学者对此持异议。例如,刘子健认为,不应当将宋代中国称为近代初期,因为近代后期并没有接踵而至,甚至直到近代西方来临之时也没有出现。
总的来说,“宋朝近世论”或“唐宋变革论”是一种解释中国历史特定史观,它认为中国历史在唐宋之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中古转变为近世。这一理论在国际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但也引发了关于中国历史分期和近代定义的争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