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是一个 汉语词语,读音为 tuō lā,主要意思是指 办事迟缓,不抓紧完成,还指 拖延。例如,在吴晗的《灯下集·论海瑞》中提到“海瑞看到南京官员作风拖拉”,这里的“拖拉”就是形容官员办事不迅速、不抓紧完成。此外,“拖拉”还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不利索、磨叽、提不上速,如“他做事总是无法一气呵成,每次都拖拉”。
“拖拉”的近义词包括 拖沓、 邋遢、 延宕,反义词则包括 干脆、 利索、 利落。在口语和书面语中,“拖拉”都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工作态度,通常带有贬义,暗示效率低下或缺乏责任心。
综上所述,“拖拉”主要是指办事迟缓、不抓紧完成,有时也用来形容拖延的行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