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恐惶恐”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核心含义 表示因敬畏、恐惧或自责而产生的不安情绪,常用于描述人在重要场合的紧张心理状态。
结构解析
诚: 确实、实在,强调发自内心的态度; 惶
恐:畏惧、担心,补充说明不安的根源。
二、历史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汉代许冲的《上说文解字书》:“臣冲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后因多用于臣子对帝王的奏章,逐渐演变为泛指因敬畏或愧疚而产生的不安情绪。
三、用法与近反义词
用法 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例如:
> 他站在领奖台上,诚惶诚恐地发表演讲;
> 这份报告的结论让他诚惶诚恐。 - 带有自谦或讽刺意味,常与“小心谨慎”结合使用。
近义词
惶恐不安、胆战心惊、担惊受怕。
反义词
处之泰然、淡定从容、若无其事。
四、情感色彩
贬义/中性: 该成语既可用于自谦(如臣子奏章),也可用于讽刺(如虚伪客套)。- 幽默/讽刺用法
> 他接到任务后诚惶诚恐,结果却效率极高。
五、示例
书面表达 > 作为新人,他在会议上发言时诚惶诚恐,但内容条理清晰。- 口语化
> 听到噩耗后,他诚惶诚恐地赶到医院。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诚恐惶恐”是一个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应用价值的成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微妙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