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计算规则是建筑工程中规范工程量计算的重要依据,不同类型的脚手架有明确的计算方法。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主要规则:
一、综合脚手架计算规则
计算范围
按外墙外边线长度乘以设计高度计算,不扣除门窗洞口、空圈洞口及通道空洞面积。 屋面楼梯间、水池等附属结构需并入主体工程量。
高度划分
砌筑高度≤15m:按单排脚手架计算。 - 砌筑高度>15m且外墙门窗/装饰面积超外墙表面积60%:按双排脚手架计算。 - 建筑物高度>30m:可按型钢挑平台双排脚手架计算。
特殊结构
独立柱/梁/墙:按设计外围尺寸计算面积。 - 挑脚手架:按搭设长度×层数计算。
二、单项脚手架计算规则
外墙脚手架
高度≤15m:按单排计算。 - 高度>15m且外墙门窗/装饰面积超60%:按双排计算。 - 24cm以内墙垛/烟囱不计入。
内墙脚手架
高度≤3.6m(非轻质砌块墙):按单排里脚架计算。 - 高度>3.6m<6m:按双排里脚架计算。 - 装饰面无法利用原脚手架时,按里脚架规则计算。
满堂脚手架
层高≤5.2m:按主墙间净空面积计算。 - 层高>5.2m:每增加1.2m计一次增加费用(0.6m不计入)。 - 混凝土基础按底板面积计算,池壁按侧壁外围面积计算。
三、其他注意事项
高度计算基准
外墙:从设计室外地坪算至檐口或女儿墙顶。 - 内墙:从设计室内地坪算至顶板下表面或山墙高度1/2处。
工程量调整
满堂脚手架搭设部分需乘以0.5系数。 - 悬挑结构(如阳台)按实际覆盖面积计算。
规范引用
具体计算应参照《建筑工程施工脚手架规范》GB51210等国家标准。
以上规则覆盖了常见脚手架类型及计算要点,实际工程中需结合图纸、设计说明及当地规范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