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论证是通过提供具体的事实、数据、引用或案例来支持或反驳一个观点或论题的论证方法。以下是一些事实论证的例子:
凿壁偷光与映月读书
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不耽于枕席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发明家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
不能轻视背诵
背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中国历来有“博闻强识”的治学之说。梁启超为学生讲解七千余字的《治安策》,且讲且背,并不看书。鲁迅先生为了背诵一篇文章,不仅朗读,而且动手抄写一遍,以此加深印象。
海明威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霍金的坚持与感恩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霍金曾说:“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我有爱和爱我的亲人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身体的残疾抵挡不了霍金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
刘邦与约法三章
历史人物刘邦通过约法三章展现了严于纪律和立信安民的重要性,这些行为帮助他成就了大业。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无数次的试验,最终证实通过科学方法培育杂交水稻能大幅度提高产量,有效对抗饥饿。
司马光与凿洞借光
司马光为了学习,即使在夜晚无灯的情况下,也在墙壁上凿洞借邻家的光线读书,体现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这些例子都通过具体的事实和事例来支持或论证一个观点,具有很高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事实论证的优点在于其简洁明了,能够直接通过实际例子来支持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