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文言文及其翻译如下: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读书之法- 南宋·朱熹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劝学诗-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晋·陈寿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出山道中口占- 宋·朱熹
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
三国志- 刘备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读山海经- 晋·陶渊明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论语- 孔子及其弟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庸- 子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对联集锦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题画- 清代郑板桥
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唐代杜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增广贤文- 明朝佚名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这些文言文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于读书的重视和推崇,还体现了他们对于学习方法、态度和目标的深刻见解。通过这些经典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于读书的精髓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