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著作。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战乱纷争的时代,各国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
这句话的意思是: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它警示人们要具备危机意识,在遭遇困难与挑战之时,能够激发自身的潜能,持续地进取与成长。反之,在安逸舒适的环境里容易放松戒备,失去斗志,进而走向衰落。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