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了他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以下是这10篇作品的内容概括:
《狗·猫·鼠》
描写了鲁迅对猫的厌恶和仇恨,并通过童年的回忆,交代了“仇猫”的原因。文章通过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批判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和军阀统治者。
《阿长与山海经》
怀念了鲁迅的长妈妈,讲述了长妈妈为他购买《山海经》的往事,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
《二十四孝图》
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
《五猖会》
描写了鲁迅正兴冲冲地准备去看“五猖会”,但因父亲强迫他背诵《鉴略》而失去了兴致,表达了对封建家长制的不满。
《无常》
描绘了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反映了鲁迅对封建迷信的批判。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讲述了鲁迅童年时期在百草园玩耍和在三味书屋求学的经历,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父亲的病》
揭露了庸医误人的罪行,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封建医疗制度的批判。
《琐记》
描写了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反映了鲁迅对封建社会的厌恶。
《藤野先生》
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讲述了藤野先生对他的关心和教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感激。
《范爱农》
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讲述了范爱农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范爱农的同情和哀悼。
这些作品通过鲁迅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展现了鲁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