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 周游列国时遭到围困的困境中,依然坚持完成了《春秋》一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曾任鲁国司寇,但因不满季氏政权,离开鲁国,周游于卫、宋、陈、蔡诸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此期间,孔子处境艰难,政治上屡遭打击,生活上困顿不堪。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回到鲁国后,他广收门徒,删《诗》《书》,定《礼》《乐》,并修订了我国第一部编年史《春秋》,赞颂人在困难面前仍能自强不息。
“仲尼厄而作《春秋》”这一典故,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它激励了后世许多人在困境中坚持创作,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