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是孔子关于言语表达的一种指导原则。这句话包含三层意思: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指在话还没说到那个程度或还没轮到自己发言的时候,就急于发表意见。这种行为被称为急躁,因为它没有考虑到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可能会造成误解或冒犯他人。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指在话题已经进行到某个阶段,本来应该继续说下去的时候,却选择沉默不语。这种行为被称为隐瞒,因为它没有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或观点,可能会让人感到不真诚或有所隐瞒。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指在没有观察到对方的情绪和反应的情况下,就贸然发言。这种行为被称为盲目,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和接受程度,可能会造成尴尬或冲突。
建议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时机:在发言前先思考是否轮到自己,是否适合在这个时候表达意见。
坦诚表达:在应该说话的时候,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要隐瞒。
察言观色:在与人交流时,要观察对方的反应,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言语,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更加得体和有效地进行言语交流,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