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苦学的故事是明初文学家宋濂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克服重重困难,刻苦读书的故事。
宋濂自幼家境贫寒,无法购买书籍,但他非常好学,经常向别人借书来读,并且能够按时归还。在寒冷的冬天,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砚台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但他从未放弃过学习。
成年后,宋濂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为了得到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指教,他经常向有名望的前辈求教,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他都会坚持外出求学,迎着凛冽的北风,冒着倾盆的大雨,始终没有放弃的念头。
在求学的过程中,宋濂不仅勤奋刻苦,还非常讲求诚信。他向藏书的人家借书,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他,于是宋濂能够阅读很多书。
宋濂的苦学精神不仅体现在他对知识的渴望上,还体现在他对老师的尊敬和诚信上。他为了得到水平更高的老师的指导,奔波百里,去找附近有名望的老先生,恭敬地提出问题,俯身侧耳向老师请教,有时候老师生气大骂,宋濂就更加恭敬礼貌,等到老师高兴了,他才再度提出问题。
宋濂的勤奋刻苦和求教谦虚诚恳的精神,最终使他成为明初有名的大文学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后人,成为勤奋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