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主要围绕董卓专权、曹操刺杀失败及逃亡展开,具体概括如下:
一、董卓专权与废立皇帝
董卓篡权 董卓以残暴手段废黜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自任相国,独揽朝政,形成权臣独裁局面。
残暴统治
董卓进一步残害忠良,如毒杀少帝刘辩(九月被废)及太后唐妃,引发朝野愤慨,为其后续暴政埋下伏笔。
二、曹操刺杀董卓失败
刺杀计划
受司徒王允邀,曹操以“献刀”为名接近董卓,企图刺杀。他谎称宝刀珍贵,借试骑机会逃离,但被董卓识破。
逃亡与被捕
逃亡途中,曹操因多疑杀害吕伯奢全家,并留下“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
陈宫弃交
陈宫因不满曹操的暴行,弃官与曹操同行,后因理念不合分道扬镳。
三、诸侯纷争与吕布崛起
诸侯联盟
董卓死后,袁绍、曹操等诸侯在洛阳集结十八路诸侯,共商讨伐董卓。袁绍因受辱弃官,曹操则借机扩大势力。
吕布战败
诸侯联军与吕布战于虎牢关,最终失败。吕布逃至虎牢关据守,成为新的权臣。
四、历史意义
人物塑造: 通过董卓的暴虐、曹操的机智与陈宫的忠诚,展现了三国初期复杂的人物性格。 政治隐喻
此回通过紧凑的情节设计,推动了故事发展,成为《三国演义》中极具戏剧张力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