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代表人物和主张如下:
一、主要代表人物
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 - 国籍:
德国哲学家、法学家
- 代表著作:《基督教的本质》《德意志意识形态》
- 核心观点:提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批判宗教神学,主张以人类学视角理解社会现象。
拉美特里(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 国籍: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
- 代表著作:《形而上学导论》
- 核心观点:提出“单子论”,认为每个实体都是独立且永恒的“单子”,具有机械性。
狄德罗(Denis Diderot) - 国籍:
法国启蒙思想家
- 代表著作:《百科全书》
- 核心观点:倡导理性主义,强调自然法则的普遍性,反对迷信和神秘主义。
霍尔巴赫(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 国籍:
德国哲学家
- 代表著作:《精神现象学》
- 核心观点:早期唯物主义者,提出“绝对精神”概念,但后期转向唯心主义。
爱尔维修(Jean-Jacques Rousseau) - 国籍:
法国哲学家、作家
- 代表著作:《社会契约》
- 核心观点:强调自然状态下的平等与自由,批判社会不公。
莫诺(J.B. Monod) - 国籍:
法国分子生物学家
- 代表著作:《生命是化学机器》
- 核心观点:将生命现象归结为化学过程,体现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二、核心主张
机械性 将自然现象和社会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如霍布斯认为“运动是失掉位置而获得另一位置”。
形而上学性
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事物,忽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虽然承认物质基础,但强调精神因素(如意识、观念)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对宗教的批判
通过理性分析和自然法则的证明,否定宗教神学的权威性。
三、局限性
自然观: 仅承认原子是物质基础,未涉及辩证法。 社会观
四、历史意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推动了哲学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但因其局限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思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