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中“而”字的用法较为丰富,主要作为连词使用,但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以下是综合整理:
一、主要用法分类
表并列关系 表示前后内容并列、地位平等,可译为“又、和、并且”等,不改变句意。例如: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表顺承关系
表示动作或情况的先后顺序,可译为“就、便、进而”等。例如: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表转折关系
表示前后语义相反或相对,可译为“但、却、但是”等。例如: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表修饰关系
用于状语与中心词之间,起修饰作用,可译为“地、状语后置”等。例如:
- 曲肱而枕之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二、补充说明
语气词用法: 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而”为语气词,无实际意义,仅起连接作用。 上下文依赖性
建议学习时结合具体语境记忆,例如通过对比“学而时习之”(顺承)与“学而不思则罔”(转折)中“而”的不同用法,加深理解。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